
2025年10月24日教育部出台《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十条措施》,明确禁止以考试成绩对学生排名,同时严控作业总量、减少测试频次,缓解学业焦虑。
家长和老师们注意啦!教育部刚发布重磅新规,直接叫停中小学考试成绩排名,这波操作真的戳中了无数家庭的痛点,终于能让孩子从“分数焦虑”里松口气了~
新规核心:明确禁止成绩排名,规范考试管理
作为跟踪教育政策多年的老记者,先把最关键的新规要点划出来!这次出台的《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十条措施》中,明确提出“不得以考试成绩对学生进行排名”。除此之外,还要求减少日常测试频次,合理设置考试难度,从源头减少学生的竞争焦虑。这可不是口头要求,而是纳入心理健康工作的硬性措施,各地学校都要严格落实,终于能打破“唯分数论”的怪圈了。
配套福利:作业减负+“无作业日”,双重减压
禁止排名只是第一步,新规还带来了连环减负福利!文件明确要求严控书面作业总量,严禁布置机械重复、惩罚性作业,甚至鼓励每周设置一天“无作业日”。想想以前孩子熬夜写作业、周末被试卷堆满的样子,真的太心疼了~ 现在这些要求都有了政策支撑,能让孩子有更多时间休息、发展兴趣,这才是真正的“健康第一”教育理念呀。
政策初衷:聚焦心理健康,缓解升学焦虑
为什么要专门出台措施禁止排名?核心是为了守护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!现在很多孩子因为成绩排名产生自卑、焦虑情绪,甚至影响身心健康。这次的《十条措施》就是针对这些突出问题,从作业、考试、培训、升学等多方面入手。比如继续严控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,扩大优质高中招生指标到校比例,通过一系列组合拳缓解学生和家长的升学压力,让教育回归育人本质。
全网热议:家长狂喜,教育回归理性
新规一经发布,#教育部禁止中小学考试排名# 话题立刻冲上热搜,家长们纷纷留言“太及时了”“终于不用为排名内耗了”。其实考试的初衷是检验学习效果,而不是给孩子贴标签。以前每次考试后,排名表就像“压力榜”,既让成绩靠后的孩子受挫,也让前列的孩子时刻紧绷。现在禁止排名后,学校会更关注每个孩子的进步和个性发展,这种理性的教育氛围,才是孩子真正需要的成长环境。
这次教育部的新规,不仅是对“唯分数论”的纠偏,更是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视。相信随着政策的落地,孩子们能从分数焦虑中解脱出来,拥有更快乐、更健康的成长时光。后续各地学校的落实情况,我也会持续关注,第一时间给大家同步最新动态~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