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年减少9200万张!信用卡为啥不香了? - 热榜 - 领酷网
潮流
领酷网红热榜网

3年减少9200万张!信用卡为啥不香了?

发布
3年减少9200万张!信用卡为啥不香了?

央行数据显示3年信用卡减少9200万张,连续11个季度下滑。年轻人纷纷注销闲置卡,权益缩水、移动支付冲击成主因,理性消费时代来临。

宝子们!钱包里的信用卡是不是早就“躺平吃灰”了?最新央行数据太颠覆——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,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只剩7.15亿张,3年里足足少了9200万张,还连续11个季度下滑!作为跑财经新闻5年的小编,这就拆解信用卡“失宠”的真相,看看你是不是也加入了注销大军~

数据实锤:信用卡行业迎“瘦身潮”

曾经“跑马圈地”的信用卡行业,如今正集体“减肥”。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支付体系报告显示,信用卡数量从2022年6月末的8.07亿张,一路降到2025年二季度末的7.15亿张,三年蒸发超9000万张,相当于每个季度都有近300万张信用卡退出市场。

不仅卡量缩水,交易数据也同步下滑。多家上市银行2025年三季度财报显示,招商银行、中信银行等头部机构的信用卡贷款余额均出现下降,其中平安银行降幅达7.9%,信用卡交易额更是普遍同比下滑,中国银行、光大银行等降幅超18%,行业进入“精耕细作”时代。

三大原因:年轻人为啥纷纷注销信用卡?

信用卡“失宠”绝非偶然,背后是消费市场的三重变革。首当其冲的是权益缩水,曾经诱人的机场贵宾厅、积分兑换礼品等福利,如今要么取消要么提高兑换门槛,让不少老用户觉得“没甜头”。

其次是移动支付的全面挤压。外卖用美团月付、购物用京东白条、日常付款靠微信支付宝,这些工具绑定高频消费场景,“支付即分期”还能自动还款,比记信用卡还款日、凑免年费次数方便太多。00后吴女士的话很有代表性:“只有出境游才用信用卡,平时扫码直接绑储蓄卡,多一张卡多一层麻烦”。

最关键的是消费理念升级。艾媒咨询数据显示,2024年超三成消费者倾向“规划好再花”,还有三成坚持“能省则省”。经历过逾期影响征信的教训后,越来越多人信奉“无债一身轻”,主动注销多余信用卡,避免过度透支。

银行动作:App关停+精细化转型

面对市场变化,银行也在主动调整。今年以来,多家银行关停独立信用卡App,将功能迁移至手机银行:中国银行“缤纷生活”9月起逐步迁移,北京农商银行“凤凰信用卡”App3月关停,渤海银行信用卡App去年12月就已下线。

这种调整背后是行业逻辑的转变。资深信用卡专家董峥表示,清理睡眠卡、收缩规模是行业“挤泡沫”的健康表现,银行正从“粗放获客”转向“深挖存量价值”。苏商银行研究员武泽伟也指出,信用卡业务已从“流量入口”回归“利润单元”,服务质效和客户价值成核心竞争力。

现状调查:你还在用水信用卡?

现在的信用卡市场呈现“两极分化”:一部分人彻底“断舍离”,28岁的小林就注销了7张里的6张,只剩1张保留信用记录;另一部分人则精准使用,比如北京白领陈薇会在电商大促时启用信用卡,叠加满减和免息优惠,能省上千元。

其实信用卡并未过时,只是不再是“人手N张”的标配。对于经常出境、有大额消费需求或看重特定权益的人来说,它依然有用;但对大多数日常消费场景,移动支付和理性消费理念已成为主流。

3年减少9200万张,本质是消费市场的成熟与回归。信用卡的“瘦身潮”,恰恰印证了大家从“透支未来”到“活在当下、理性规划”的转变。你现在还用水信用卡?是“断舍离”还是“精准使用”?欢迎在评论区分享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