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武汉科技大学年度“沁湖鱼宴”热闹开席,万余名师生身穿连体衣下湖捞鱼,抓鱼、烹鱼、吃鱼全程直播引10万人围观。这一坚持十年的传统活动,既是校园文化也是别样实践课。
谁羡慕了?武汉科技大学的师生们把课堂搬进了湖里!11月21日,黄家湖校区的沁湖边上人声鼎沸,万余名师生穿着连体防水衣下湖捞鱼,网起鱼跃的热闹场面被直播后,超10万人在线围观,点赞量直接冲破百万。作为追热点的资深记者,这就带大家解锁这场火了十年的高校特色活动,看看别人家的大学有多会玩~
名场面直击:师生齐下水,摸鱼堪比“捕鱼大赛”
现场画面简直欢乐到爆棚!师生们分成多个小组,有的手持渔网围追堵截,有的赤手空拳瞄准目标,水里的大鱼扑腾着溅起水花,岸上的人加油呐喊声不断。有人紧紧揪着鱼尾高举炫耀,有人小心翼翼环抱鱼腹生怕滑脱,还有同学分享独家技巧:“抓鱼得从下面往上托,抓到后掏腮或鱼嘴,这样就不会跑啦”。
穿着蓝色连体衣的师生们在湖里来回穿梭,一个个浑身沾满泥水却笑得开怀。捕捞上来的鱼个头都不小,条条肥硕鲜活,很快就装满了一个个水桶,岸边堆起了“鱼山”,看着就收获满满。这场面既像一场趣味十足的集体游戏,又透着浓浓的烟火气。
十年老传统:不止是捞鱼,更是校园文化名片
千万别以为这是高校一时兴起的“整活”,“沁湖鱼宴”其实是武汉科技大学从2015年就开始的年度传统,如今已经坚持了十年。每到秋冬时节,学校就会组织师生一起捕捞湖里自然生长的鱼类,既为了调节湖内生态平衡,也让大家在劳动中感受校园温度。
捞鱼只是第一步,后续的“鱼宴”才是重头戏。学校食堂会把捕捞上来的鲜鱼做成各种美味菜肴,红烧鱼、酸菜鱼、清蒸鱼轮番上阵,免费供师生们品尝。这顿饭不仅味道鲜美,更藏着学校的用心——让来自五湖四海的学子,在校园里感受到家的温暖,也让师生情谊在共同劳动和分享中愈发深厚。
直播爆火:10万人在线云“摸鱼”,争议与点赞并存
今年学校特意开通了直播,让没能到现场的网友也能同步感受这份欢乐,没想到直播间直接涌进10万余人,评论区热闹非凡。网友们纷纷留言“这才是大学该有的样子”“羡慕哭了,求蹭饭”“隔着屏幕都感受到了快乐”,还有人调侃“别人的大学:下湖捞鱼;我的大学:湖边喂鱼”。
不过也有少量质疑声音,有人担心大规模捞鱼会破坏校园湖泊生态,也有人疑惑“这算不算不务正业”。但了解活动背景后,不少质疑者也转变了态度——学校每年都会控制捕捞量,确保“捕捞量小于增殖量”,既不会打破生态平衡,还能通过实践让学生了解生态保护的重要性,并非单纯的“流量表演”。
深层意义:劳动实践+师生同心,这才是教育的温度
这场看似简单的捞鱼活动,其实藏着深刻的教育意义。对学生来说,这是一次难得的劳动实践,不仅能体验捕鱼的乐趣,还能学会团队协作,在动手过程中收获课本外的知识。对老师而言,和学生们一起下湖摸鱼、共享鱼宴,拉近了师生距离,让校园氛围更加融洽。
如今,“沁湖鱼宴”已经成了武汉科技大学的一张独特名片,不仅让在校师生念念不忘,也让外界看到了高校教育的多元可能性。它告诉我们,教育不只是课堂上的传道授业,也可以是校园里的烟火气、劳动中的获得感、师生间的温情互动。
这场10万人围观的“捞鱼盛宴”,之所以能火十年,正是因为它抓住了教育的本质——在欢乐中成长,在陪伴中传承。希望未来能有更多高校,打造出属于自己的特色校园文化,让大学时光变得更有记忆点~


